地熱井回灌技術在各國得到廣泛應用
1969年,在美國加州Geysers地熱田的回灌項目揭開了地熱井回灌的序幕。同年,法國也在巴黎盆地的中、低溫地熱田開展了地熱回灌。隨后薩爾瓦多的Ahua- chapan地熱田也于1970年開展了回灌。
目前,地熱回灌技術在美國、新西蘭、冰島、意大利、法國、日本、羅馬尼亞、菲律賓、埃賽俄比亞、丹麥、哥斯達黎加、肯尼亞、克羅地亞、墨西哥、薩爾瓦多亞、俄羅斯等國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應用,無論是在用于發電,還是在直接利用的地熱田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美國地熱井回灌技術應用
美國的Geysers地熱田是最有代表性的高溫地熱回灌實例。該地熱田位于陡峻的山地,是世界著名的熱汽田。由于長期開采,熱儲壓力從34巴下降到了13巴,使地熱田的產汽量和電站的發電能力嚴重下降。
1969年在該地熱田開展了世界上第一個地熱井回灌項目,把發電之后冷凝的地熱流體回灌入熱儲中,以避免熱流體在地表排放而引起的熱污染和化學污染, 克服熱儲壓力的降低,維持地熱田的生產能力。但是, 即使將開采的所有地熱流體均回灌到熱儲中,仍然不能完全克服熱儲壓力的降低。這樣,就考慮采用其它水源進行回灌。
Geysers地熱田的地表水及污水回灌技術
1980年開始使用地表水進行回灌。在1997年,地熱田投資4500萬美元用于回灌處理后的污水和湖水的試驗。利用長46.7km直徑50.8cm的管線將加州幾個社區處理后的污水和湖水輸送到6個地熱電站進行回灌,使回灌量達到約400l/s。
這一項目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污水回灌增加地熱田發電能力的系統,大大提高了電站的發電能力。1999年初電站的發電能力比1998年初增加了9MWe。而在這一工程實施之前,電站發電能力每年下降25~30MWe。從 1996~1998年,在Geysers地熱田共施工了20眼地熱井,其中13眼為生產井,7眼為回灌井。二期工程規劃正在進行之中。
另外,美國還計劃將Santa Rosa市處理后的污水通過一條66km的管線輸送到Geysers地熱田。項目預計投資額為1.63×108美元,計劃2002年前后投產。通過這兩個回灌項目,預期可使Geysers地熱田實現可持續生產,并為城市污水處理開辟了新的途徑。
井 而法國是低溫地熱回灌最為突出的代表。法國的地熱以中、低溫資源為主,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和 Aquitaine盆地,大都用于冬季采暖。由于法國的地熱流體含鹽量較高,采暖之后的地熱流體需要回灌到熱儲中去。
1969年在巴黎附近的Me-lun l'Almont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對井”系統,為3000 間房屋供暖。其中一眼井從2000m深的熱儲中開采地熱流體,另一眼井將采暖后的地熱流體回灌到熱儲中去。
三井式地熱回灌支持地熱供暖系統
1995年又建成了一眼新的地熱井,開始嘗試“三井”系統,其中兩眼井生產,一眼井回灌,使供暖系統服務的房屋增加到了5200間。這一地熱供暖系統至今仍在運行著。由于這一供暖系統的帶動和上世紀80 年代初石油危機的刺激,法國的巴黎盆地、Aquitaine盆地及其它地區在1980~1986年建成了74個這樣的地熱供暖系統。
上一條 : 板式換熱器的分類!
下一條 : 高層建筑有必要分區供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