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工回灌及其目的
所謂地下水人工補給(即回灌),就是將被水源熱泵機組交換熱量后排出的水再注入地下含水層中去。這樣做可以補充地下水源,調節水位,維持儲量平衡;可以回灌儲能,提供冷熱源,如冬灌夏用,夏灌冬用;可以保持含水層水頭壓力,防止地面沉降。所以,為保護地下水資源,確保水源熱泵系統長期可靠地運行,水源熱泵系統工程中一般應采取回灌措施。
2 回灌水的水質
目前,尚無回灌水水質的國家標準,各地區和各部門制定的標準不盡相同。應注意的原則是:回灌水質要好于或等于原地下水水質,回灌后不會引起區域性地下水水質污染。實際上,水源水經過熱泵機組后,只是交換了熱量,水質幾乎沒發生變化,回灌不會引起地下水污染。
3 回灌類型
根據工程場地的實際情況,可采用地面滲入補給,誘導補給和注入補給。 注入式回灌一般利用管井進行,常采用無壓(自流)、負壓(真空)和加壓(正壓)回灌等方法。無壓自流回灌適于含水層滲透性好,井中有回灌水位和靜止水位差。真空負壓回灌適于地下水位埋藏深(靜水位埋深在10米以下),含水層滲透性好。加壓回灌適用于地下水位高,透水性差的地層。對于抽灌兩用井,為防止井間互相干擾,應控制合理井距。
4 回灌量
回灌量大小與水文地質條件、成井工藝、回灌方法等因素有關,其中水文地質條件是影響回灌量的主要因素。一般說,出水量大的井回灌量也大。在基巖裂隙含水層和巖溶含水層中回灌,在一個回灌年度內,回灌水位和單位回灌量變化都不大;在礫卵石含水層中,單位回灌量一般為單位出水量的80%以上。在粗砂含水層中,回灌量是出水量的50-70%。細砂含水層中,單位回灌量是單位出水量的30-50%。采灌比是確定抽灌井數的主要依據。
5 回揚
為預防和處理管井堵塞主要采用回揚的方法,所謂回揚即在回灌井中開泵抽排水中堵塞物。每口回灌井回揚次數和回揚持續時間主要由含水層顆粒大小和滲透性而定。在巖溶裂隙含水層進行管井回灌,長期不回揚,回灌能力仍能維持;在松散粗大顆粒含水層進行管井回灌,回揚時間約一周1—2次;在中、細顆粒含水層里進行管井回灌,回揚間隔時間應進一縮短,每天應1—2次。在回灌過程中,掌握適當回揚次數和時間,才能獲得好的回灌效果,如果怕回揚多占時間,少回揚甚至不回揚,結果管井和含水層受堵,反而得不償失?;負P持續時間以渾水出完,見到清水為止。對細顆粒含水層來說,回揚尤為重要。實驗證實:在幾次回灌之間進行回揚與連續回灌不進行回揚相比,前者能恢復回灌水位,保證回灌井正常工作。
上一條 : 冬季供暖前采暖系統為什么要提前注水?
下一條 : 高層建筑二次供水有哪些污染因素?